微软数据中心为什么建在海底

微软为什么非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海底?了解服务器背后的科学

微软为什么要把服务器放在海底?作为互联网的第三次革命,云计算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它汇集了众多的计算资源,使每个互联网用户都可以随时获取资源。
这背后真正的依赖不是高高的云彩,而是陆地上无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
面对近年来数据中心建设的快速发展,微软另辟蹊径,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与陆地相比,海底可能是数据中心的最佳目的地。
首先是成本问题。
数据中心的发展直接导致能源消耗的增加。
据统计,全球数据中心每年消耗的电力约占全球总电量的2%,能源消耗成本占整个IT行业的30%至50%。
因此,“如何降低服务器的散热成本”成为互联网企业不断思考的问题。
面对这个问题,几大巨头纷纷开始了自己的“花式散热方式”。
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公里。
这里常年气温较低,可以吸入冷空气散热。
阿里巴巴数据中心位于杭州千岛湖,这里年平均气温17℃。
深湖水的循环流可用于帮助冷却服务器。
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有5个洞穴,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温度低。
微软更是想象力丰富,直接将服务器沉入海底。
它希望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建设一个绿色节能的海底数据中心。
除了上面提到的成本问题外,距离问题也同样重要。
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距海岸60公里以内。
试想一下,如果将数据中心放置在沿海城市附近的海域,数据传输的距离将大大缩短,网络速度也会显着提高。
相比之下,如果想要在人口稠密的土地上建设数据中心,就会面临占地面积、能源成本、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挑战,而且建设在偏远地区还会带来网络延迟问题。
因此,基于以上两大优势,2014年8月,微软正式启动Natick项目,探索水下数据中心的可行性。
2015年8月,第一个海底数据中心原型机在加州海岸运行了101天。
2018年6月,第二台配备864台服务器的原型机被放入苏格兰奥克尼群岛附近的海底深处。
为了验证其经济、物流和环境的可持续性,该机器将在海底运行多年。

为什么微软非把服务器沉在海底?而华为却放置在深山中,有什么不同?

2018年6月,微软在苏格兰海底沉没了一座长12米、深3米的数据中心。
但大多数电子设备都特别怕水,为什么微软还要把服务器放在海底呢?

其实最重要的一点是,为了给服务器降温,我们的个人电脑用所有的风扇来散发CPU的热量,更不用说无数服务器聚集在一起的温度了。
这台服务器的主要厂商也都尽力冷静下来。

微软将服务器放置在海底的想法利用了水的导电性。

与其花很多钱购买空调或风扇进行冷却,不如将服务器直接淹没在海中,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数据中心带来足够的电力。
该项目名为Natick。

事实上,早在2015年8月,微软就在加州海岸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实验性试验。
最终结果符合预期,因此项目继续进行。

除了降低成本之外,这个项目带来的好处还值得一提的是距离。
延迟对于网络提供商来说是一个祸根,减少延迟的最佳方法是将服务器放置在尽可能靠近用户的位置。

因为云计算已经逐渐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让任何互联网用户都可以随时获取上面的资源,它是地球上无数服务器组成的数据中心。

所以对于数据中心来说,散热是数据中心的主要成本因素,所以如何解决散热问题是节约成本时要考虑的最大问题。

Facebook位于瑞典吕勒奥的数据中心距离北极圈不到70公里。
这里常年低温,可以吸引冷空气散热。
阿里巴巴数据中心位于杭州千岛湖,这里年平均气温17℃。
深湖水的循环流可用于帮助冷却服务器。
腾讯位于贵州贵安的数据中心有5个洞穴,隧道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安全、隐蔽、温度低。
微软想象力太丰富了,将服务器直接沉入海底,希望利用海洋的自然冷却能力,打造绿色、节能的水下数据中心。

所以,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只是微软试图在服务器维护(包括冷却)上节省资金。
就像华为在大山深处建设数据中心一样,他们的目标是一样的。

为什么微软非把服务器沉在海底?而华为却放置在深山中,有什么不同?

1、云计算依托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庞大数据中心,让无数互联网用户随时随地访问资源。
2、数据中心冷却成本高,高效散热是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
3.微软决定将服务器放置在水下,以利用海水的自然冷却,而Facebook和阿里巴巴则分别利用吕勒奥的低温气候和杭州千岛湖的深水来冷却其数据中心。
4、腾讯决定利用贵州贵安的洞穴降温环境,华为也在这里建设了数据中心,因为当地气候凉爽稳定,电费低廉。
5、微软的水下数据中心利用自然冷却方法,利用暴露在寒冷洋流中的位置,减少空调的使用并降低成本。
6、无论是微软、华为、谷歌还是苹果,在建设数据中心时都会考虑成本和安全因素,尤其是散热问题。
7、水下服务器的散热依赖于海水的低温和流动性,而深山中的服务器则依赖于洞穴的低环境温度和风流。
八、建设水下和深山数据中心,以保温降温、节能减排为目的。
虽然方法不同,但目的是一样的。
9.微软和华为的选址策略反映了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最佳冷却解决方案,而其他科技公司也在寻找最合适的冷却技术。
10、服务器运行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采取有效的散热措施。
微软和华为选择不同的环境来实现节能减排。
11.贵州气候凉爽,已成为科技公司首选的数据中心所在地,能源成本低、地质稳定,有利于数据中心运营和成本控制。
12.微软和华为的散热策略体现了他们对成本、稳定性和技术创新的不同看法,并展示了不同环境下的适应性。

微软要把数据中心沉入苏格兰海底,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主要用于冷却,因为数据中心实际上运行着处理数据的计算机。
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条件下,只要这些计算机高强度运行,就一定会产生热量,所以必须有相应的冷却。
目前最流行的方法是将其放置在空调房间内。

然而,这些小型数据中心如果放置在空调房内,几乎无法发挥作用。
对于微软这样大的数据中心来说,普通的空调房肯定不行。
足够了,所以它们通常安装在高纬度地区,或者像微软现在做的那样,数据中心会直接建在水中,那里水本身的​​温度比较低。

事实上,微软并不是唯一一家将电脑沉入大海的做法,市面上也有“水冷机箱”,其实都是这样的。
相同。
像这样,买一个大水箱,别人在里面放金鱼,水冷箱放在箱里。
现在天气稍微暖和一点。

而如果微软将数据中心放在海底,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费和空调费用。
微软的数据中心一定很大,所以空调也一定很大。
虚弱的。
这么大的空间,这么低的温度,全年开空调要花多少电?

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如果数据中心足够成熟,未来很多科技公司都可以把数据中心扔到一边,这样就能拯救地球。

资源很多,而且水又环保,不会在野外造成太多的资源浪费。
这是一件多才多艺的事情,也是对未来迈出的积极一步。

为什么微软要把数据中心设在水下?

这是因为微软希望降低冷却成本。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的运行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不及时散发,极有可能烧毁服务器。
然而,增加冷却设备会增加功耗,从而增加成本,因此微软工程师想出了一些“不寻常”的方法——将数据中心保持在水下。
数据中心散热量大,尤其是在数据高峰期,会增加服务器的运行压力,加快工作速度,产生更多热量,如果不能及时降温,就有烧坏的风险。

数据中心一旦损坏,损失是无法估量的,所以人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来对其进行降温,其中数据中心的成本中,电费就占了很大一部分。
约为20%,其中42%的电费将用于散热。
因此,为了降低冷却成本,微软将其数据中心建在水下。
这样就节省了一部分电费,而且不用担心数据中心运行速度太快,无法及时散发热量。

另一方面,微软的行为也符合当下的环保理念。
通过利用水的自然冷却,减少了对电力的依赖,这意味着化石能源对环境日益增加的负担减轻了,毕竟目前大部分电力供应仍然以化石能源火电为主。

微软表示未来将建设更多的水下数据中心并广泛实施。
不得不说,微软真是一家有伟大想法的技术创新公司!微软今天的成就离不开每一位员工和研发人员的辛勤努力。
但一想到未来,不仅有海底隧道、海底电缆,还有海洋中的数据中心,就感觉不可思议。

相关推荐

php界面开发教程

php界面开发教程

怎么用php做一个网站(php网站制作实例教程)谁能列出建立PHP网站的步骤?首先搭建php环境(很多集成环境都可以一键安装,比如:phpstudy)准备前端html+css+js等基础知识(这个知识主要是关

linux怎么关闭telnet服务

linux怎么关闭telnet服务

linuxtelnet命令telnet命令用于远程登录Linux系统。运行telnet命令来运行终端作业并登录到远程主机。下面详细介绍telnet命令的:1、telnet命令简介。Telnet命令:telnet命令用于远程登

硬件保留内存8g怎么解决

硬件保留内存8g怎么解决

为硬件保留内存怎么释放,我新买8g插上去全变成为硬件保存了该内存等于为驱动程序和主显卡保留的视频内存。驱动程序持有的内存无法释放。除非您使用此工具并卸载它,否则